金庸武侠小说的基本信息12 金庸,原名查良镛,是当代著名的武侠小说作家。他的作品以独特的武侠世界和复杂的人物关系著称,影响了几代读者。金庸的武侠小说系列包含了十五部主要作品,这些作品可以概括为两句话:“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主要作品及其特点 《书剑恩仇录》:金庸的第一部武侠小说,讲述了清朝乾隆年间红花会反清复明的故事。 《碧血剑》:讲述了明末清初,主人公袁承志的江湖历险故事。 《雪山飞狐》:以清初辽东梅庄的胡家与苗家恩怨为主线,情节紧凑。 《射雕英雄传》:讲述了主人公郭靖由一个质朴单纯的少年成长为一位武林高手的故事。 《神雕侠侣》:续集于《射雕英雄传》,杨过与小龙女的爱情故事。 《飞狐外传》:讲述了清朝乾隆年间少年胡斐的成长历程。 《白马啸西风》:以宋朝末年为背景,主人公李文秀的江湖经历。 《鸳鸯刀》:篇幅较短,讲述了寻找复国宝刀“鸳鸯刀”的故事。 《连城诀》:讲述了狄云在江湖中的种种遭遇,揭示了人性的丑恶。 《倚天屠龙记》:讲述了张无忌的江湖历险,揭露了武林的种种黑幕。 《天龙八部》:以宋哲宗时代为背景,通过乔峰、段誉、虚竹三人的经历展现了人性的善恶。 《侠客行》:讲述了石破天在江湖中的奇遇。 《笑傲江湖》:通过令狐冲的经历揭示了武侠世界的虚伪和真实。 《鹿鼎记》:金庸的封笔之作,韦小宝的传奇故事被认为是最成功的小说之一。
张家口是南北通道,塞外皮毛集散之地,人烟稠密,市肆繁盛。郭靖手牵红马,东张西望,他从未到过这般大城市,所见事物无不透着新鲜,来到一家大酒店之前,腹中饥饿,便把马系上门前马桩,进店入座,要了一盘牛肉,两斤面饼,大口吃了起来。他胃口奇佳,依着蒙古人习俗,抓起牛肉面饼一把把往口中塞去。正吃得痛快,忽听店门口吵嚷起来。他挂念红马,忙抢步出去,只见那红马好端端的在吃草料。两名店夥却在大声呵斥一个衣衫褴褛、身材瘦削的少年。 那少年约莫十五六岁年纪,头上歪戴着一顶黑黝黝的破皮帽,脸上手上全是黑煤,早瞧不出本来面目,手里拿着一个馒头,嘻嘻而笑,露出两排晶晶发亮的雪白细牙,却与他全身极不相称。眼珠漆黑,什是灵动。 一个店夥叫道:“干么呀?还不给我走?”那少年道:“好,走就走。”刚转过身去,另一个店夥叫道:“把馒头放下。”那少年依言将馒头放下,但白白的馒头上已留下几个污黑的手印,再也发卖不得。一个夥计大怒,出拳打去,那少年矮身躲过。 郭靖见他可怜,知他饿得急了,忙抢上去拦住,道:“别动粗,馒头钱我给!”捡起馒头,递给少年。那少年接过馒头,道:“这馒头做得不好。可怜东西,给你吃罢!”丢给门口一只癞皮小狗。小狗扑上去大嚼起来。 一个店夥叹道:“可惜,可惜,上白的肉馒头喂狗。”郭靖也是一楞,只道那少年腹中饥饿,这才抢了店家的馒头,那知他却丢给狗子吃了。郭靖回座又吃。那少年跟了进来,侧着头瞧他。郭靖给他瞧得有些不好意思,招呼道:“你也来吃,好吗?”那少年笑道:“好,我一个人闷得无聊,正想找伴儿。”说的是一口江南口音。 郭靖之母是浙江临安人,江南六怪都是嘉兴左近人氏,他从小听惯了江南口音,听那少年说的正是自己乡音,很感喜悦。那少年走到桌边坐下,郭靖吩咐店小二再拿饭菜。店小二见了少年这副肮脏穷样,老大不乐意,叫了半天,才懒洋洋的拿了碗碟过来。 那少年发作道:“你道我穷,不配吃你店里的饭菜么?只怕你拿最上等的酒菜来,还不合我口味呢。”店小二冷冷的道:“是么?你老人家点得出,我们总做得出,就怕吃了没人会钞。”那少年向郭靖道:“任我吃多少,你都作东么?”郭靖道:“当然,当然!”转头向店小二道:“快切一斤牛肉,半斤羊肝来。”他只道牛肉羊肝便是天下最好的美味,又问少年,说的也是江南话:“喝酒不喝?” 那少年道:“别忙吃肉,咱们先吃果子。喂,夥计,先来四乾果、四鲜果、两咸酸、四蜜饯。”店小二吓了一跳,不意他口出大言,冷笑道:“你大老爷要些什么果子蜜饯?” 那少年道:“这种穷地方小酒店,好东西谅来也弄不出来,就这样吧,乾果四样是荔枝、桂圆、蒸枣、银杏。鲜果你拣时新的。咸酸要砌香樱桃和姜丝梅儿,不知这儿买不买得到?蜜饯么?就是玫瑰金橘、香药葡萄、糖霜桃条、梨肉好郎君。”学着说北方话,并不十分纯正。店小二听他说得在行,不由得收起小觑之心。 那少年又道:“下酒菜这里没新鲜鱼虾,嗯,就来八个马马虎虎的酒菜吧。”店小二问道:“爷们爱吃什么?”少年道:“唉,不说清楚定是不成。八个酒菜是花炊鹌子、炒鸭掌、鸡舌羹、鹿肚酿江瑶、鸳鸯煎牛筋、菊花兔丝、爆獐腿、姜醋金银蹄子。我只拣你们这儿做得出的来点,名贵点儿的菜肴嘛,咱们也就免了。”店小二听得张大了口合不拢来,等他说完,道:“这八样菜价钱可不小哪,单是鸭掌和鸡舌羹,就得用几十只鸡鸭。”少年向郭靖一指道:“这位大爷做东,你道他吃不起么?” 店小二见郭靖身上一件黑貂什是珍贵,心想就算你会不出钞,把这件黑貂皮剥下来抵数也尽够了,当下答应了,再问:“够用了么?” 少年道:“再配十二样下饭的菜,八样点心,也就差不多了。”店小二不敢再问菜名,只怕他点出来采办不到,吩咐厨下拣最上等的选配,又问少年:“爷们用什么酒?小店有十年陈的竹叶青汾酒,先打两角好不好?”少年道:“好吧,将就对付着喝喝!” 不一会,果子蜜饯等物逐一送上桌来,郭靖每样一尝,件件都是从未吃过的美味。 那少年高谈阔论,说的都是南方的风物人情,郭靖听他谈吐隽雅,见识渊博,不禁大为倾倒。他二师父是个饱学书生,但郭靖全力学武,只闲时才跟朱聪学些粗浅文字,而闲时委实不多,这时听来,这少年的学识似不在二师父之下,不禁暗暗称奇,心想:“我只道他是个落魄贫儿,那知学识竟这般高。中土人物,果然跟塞外大不相同。” 再过半个时辰,酒菜摆满了两张拼起来的桌子。那少年酒量什浅,吃菜也只拣清淡的挟了几筷,忽然叫店小二过来,骂道:“你们这江瑶柱是五年前的宿货,这也能卖钱?”掌柜的听见了,忙过来陪笑道:“客官的舌头真灵。实在对不起。小店没江瑶柱,是去这里最大的酒楼长庆楼让来的。通张家口没新鲜货。” 那少年挥挥手,又跟郭靖谈论起来,听他说是从蒙古来,就问起大漠的情景。郭靖受过师父嘱咐,不能泄露自己身分,只说些弹兔、射雕、驰马、捕狼等诸般趣事。那少年听得津津有味,听郭靖说到得意处不觉拍手大笑,神态天真。 郭靖一生长于沙漠,虽与拖雷、华筝两个小友交好,但铁木真爱惜幼子,拖雷常跟在父亲身边,少有空闲与他游玩。华筝则脾气极大,郭靖又不肯太过迁就顺让,尽管常在一起玩耍,却动不动便要吵架,虽一会儿便言归于好,总不什相投,此刻和这少年边吃边谈,不知如何,竟感到了生平未有之乐。两人说的都是江南乡谈,更觉亲切。他本来口齿笨拙,不善言辞,通常总是给别人问到,才不得不答上几句,韩小莹常笑他颇有南希仁惜言如金之风,是四师父的入室子弟,可是这时竟滔滔不绝,把自己诸般蠢举傻事,除了学武及与铁木真有关的之外,竟一古脑儿的都说了出来,说到忘形之处,一把握住了少年的左手。一握之下,只觉他手掌温软嫩滑,柔若无骨,不觉一怔。那少年低低一笑,俯下了头。郭靖见他脸上满是煤黑,但颈後肤色却白腻如脂、肌光胜雪,微觉奇怪,却也并不在意。 那少年轻轻挣脱了手,道:“咱们说了这许久,菜冷了,饭也冷啦!”郭靖道:“是,冷菜也好吃。”那少年摇摇头。郭靖道:“那么叫热一下吧。”那少年道:“不,热过的菜都不好吃。”把店小二叫来,命他把几十碗冷菜都撤下去倒掉,再用新鲜材料重做热菜。 酒店中掌柜的、厨子、店小二个个称奇,既有生意,自然一一照办。蒙古人习俗,招待客人向来倾其所有,何况郭靖这次是平生第一次使钱,浑不知银钱的用途,但就算知道,既跟那少年说得投机,心下不胜之喜,便多花十倍银钱,也丝毫不放在心上。 等到几十盆菜肴重新摆上,那少年只吃了几筷,就说饱了。店小二心中暗骂郭靖:“你这傻蛋,这小子把你冤上啦。”一会结帐,共是一十九两七钱四分。郭靖摸出一锭黄金,命店小二到银铺兑了银子付帐。 出得店来,朔风扑面。那少年似觉寒冷,缩了缩头颈,说道:“叨扰了,再见罢。”郭靖见他衣衫单薄,心下不忍,脱下貂裘,披在他身上,说道:“兄弟,你我一见如故,请把这件衣服穿了去。”他身边尚剩下八锭黄金,取出四锭,放在貂裘的袋中。那少年也不道谢,披了貂裘,飘然而去。 那少年走出数十步,回过头来,见郭靖手牵着红马,站在长街上兀自望着自己,呆呆出神,知他舍不得就此分别,向他招了招手。郭靖快步过去,道:“贤弟可还缺少什么?”那少年微微一笑,道:“还没请教兄长高姓大名。”郭靖笑道:“真是的,这倒忘了。我姓郭名靖。兄弟你呢?”那少年道:“我姓黄,单名一个蓉字。”郭靖道:“你要去那里?若是回南方,咱们结伴同行如何?”黄蓉摇头道:“我不回南方。”忽然说道:“大哥,我肚子又饿啦。”郭靖肚中尚饱,但本不舍得就此与这初结交的朋友分手,喜道:“好,我再陪兄弟再去用些酒饭便是。” 这次黄蓉领着他到了张家口最大的酒楼长庆楼,铺陈全是仿照大宋旧京汴梁大酒楼的格局。黄蓉只要了四碟精致细点,一壶龙井,两人又天南地北的谈了起来。龙井虽是郭靖的故乡名茶,美甲天下,郭靖却全不识货,咬嚼茶叶,只觉淡而无味。 黄蓉听郭靖说养了两头白雕,好生羡慕,说道:“我正不知到那里去好,这么说,明儿我就上蒙古,也去捉两只小白雕玩玩。”郭靖道:“那可不容易碰上。”黄蓉道:“怎么你又碰上呢?”郭靖无言可答,只好笑笑,心想蒙古苦寒,朔风猛烈,他身子单薄,只怕禁受不住,问道:“你家在那里?干么不回家?” 黄蓉眼圈儿一红,道:“爹爹不要我啦。”郭靖道:“干么呀?”黄蓉道:“爹爹关住了一个人,老是不放,我见那人可怜,独个儿又闷得慌,便拿些好酒好菜给他吃,又陪他说话。爹爹恼了骂我,我就夜里偷偷逃了出来。”郭靖道:“你爹爹这时怕在想你呢。你妈呢?”黄蓉道:“早死啦,我从小就没妈。”郭靖道:“你玩够之後,就回家去罢。”黄蓉流下泪来,道:“爹爹不要我啦。”郭靖道:“不会的。”黄蓉道:“那么他干么不来找我?”郭靖道:“或许他是找的,不过没找着。”黄蓉破涕为笑,道:“倒也说得是。那我玩够之後就回去,不过先得捉两只白雕儿。” 两人谈了一阵途中见闻,郭靖说到八个穿男装的白衣女子意图夺马之事。黄蓉问起小红马的性子脚程,郭靖说了红马的来历和奔驰之速,黄蓉听得十分欣羡,笑吟吟的道:“大哥,我向你讨一件宝物,你肯么?”郭靖道:“那有不肯之理?”黄蓉道:“我就是喜欢你这匹汗血宝马。”郭靖毫不迟疑,道:“好,我送给兄弟便了。” 黄蓉本是随口开个玩笑,心想他对这匹千载难逢的宝马爱若性命,自己与他不过萍水相逢,存心是要瞧瞧这老实人如何出口拒绝,那知他答应得豪爽之至,大出意外,不禁愕然,心中感激,难以自己,忽然伏在桌上,呜呜咽咽的哭了起来。 这一下郭靖更大为意外,忙问:“兄弟,怎么?你身上不舒服么?” 黄蓉抬起头来,虽满脸泪痕,却喜笑颜开,只见他两条泪水在脸颊上垂了下来,洗去煤黑,露出两道白玉般的肌肤,笑道:“大哥,咱们走罢!” 郭靖会了钞下楼,牵过红马,嘱咐道:“我把你送给了我的好朋友,你要好好听话,决不可发脾气。”拉住辔头,轻轻抚摸马毛,说道:“兄弟,你上马罢!”那红马本不容旁人乘坐,但这些日子来野性已大为收敛,又见主人如此,也就不加抗拒。黄蓉翻身上马,郭靖放开了手,在马臀上轻轻一拍,小红马绝尘而去。 等到黄蓉与红马的身形在转角处消失,郭靖才转过身来,眼看天色不早,去投了客店,正要熄灯就寝,忽听房门上有剥啄之声,郭靖心中一喜,只道是黄蓉,问道:“是兄弟么?好极了!”外面一人沙哑了嗓子道:“是你老子!有什么好?” 郭靖一楞,打开门来,烛光下只见外面影影绰绰的站着五人,一看之下,不禁倒抽了一口凉气。 四个人提刀执枪、挂鞭持斧,正是当日曾在土山顶上与之恶斗的黄河四鬼,另一个是四十岁左右的青脸瘦子,面颊极长,额角上肿起了三个大肉瘤,形相极是难看。 那青脸瘦子冷笑一声,大踏步走进房来,大剌剌往炕上一坐,侧过了头斜眼看着郭靖,烛光映射在他肉瘤之上,在脸上留下三团阴影。黄河四鬼中的断魂刀沈青刚冷笑道:“这位是我们师叔,大名鼎鼎的三头蛟侯通海侯老爷,快磕头罢!” 郭靖眼见身入重围,单是黄河四鬼,已自对付不了,何况再加上他们一个师叔,看来此人功夫必更厉害,抱拳问道:“各位有什么事?” 侯通海道:“你那些师父呢?”郭靖道:“我六位师父不在这里。”侯通海道:“嘿嘿,那就让你多活半天,倘若现下杀了你,倒让人说我三头蛟欺侮小辈。明天中午,我在西郊十里外的黑松林相候,叫你六个师父陪你一起来。”说着站起身来,也不等郭靖回答,径自出房。追命枪吴青烈把门带上,喀的一声,在门外反扣上了。 郭靖吹灭烛火,坐在炕上,见窗纸上一个人影缓缓移来移去,显然敌人在窗外守住了。过了半晌,忽听得屋顶响动,有人用兵器在屋瓦上敲击几下,喝道:“小子,别想逃走,你爷爷守在这儿。”郭靖情知已无法脱身,上炕而睡,双眼望着屋顶,盘算明日如何脱身,但半条妙法没想出,便睡着了。 次日起身,店小二送进脸水面点。钱青健执着双斧,在後虎虎监视。
莫说红尘苦,些许总无奈。我这失意客,泪痕何人睬?昔日有情旧故人,明年拥在他人怀!郎有相守意,妾无留恋心。是夜风雪急,不待梅花开。明日应是,霜冷风寒。
独处江南,总凭桂花买醉,往日欢颜,又添新愁。廊桥且伫,听银河深处,似有家人欢语?抑不住,泪先流。两堤翠绿好颜色,只却冷雨瑟瑟秋!是夜又来风雨,点滴总入魂梦。明日应是,残红满枝头。。
滨江东去,霓虹初上,瑞珠溢华彩。亭榭藤廊,独斟桂花,点滴却湿怀?这冷雨,徒添凄凉,些许总无奈!梦里人,今何在?可怜我三千故里,尽在茫茫长天外。------夜雨漫步街头,有感伤怀,即兴为之,特作纪念。
莺歌燕舞,桃李海棠闹。看不尽,沙芦町蓝,江南春来早。红尘里,偏我多情,去两年,怎忘了?天涯相隔,寄书归雁:君可安否?罢了,罢了,寂寥红酒,暗夜难消。
春雨如丝,雾锁峰头,醇醇恰如酒。取杯我自独饮,管他人生几度春秋?昨夜梦回故里,却见乱红无数。平明堂前看,些些愁容添,红酒不解凄凉意,空自泪流。。
杏花飘零樱花残,亲朋佳人别离难。春意浓,乍还寒。无处话凄凉,临风三声叹!望尽长天外,千重关山,悲切切,凄惨惨,冥冥中,往事如云烟。
娥眉凤眼好,引人几多瞧。娇嗔妩媚生,含情更妖娆。长相伴,难偕老,临柳亭,登古道,明日别后,只恐人在,天涯海角
一向自知身是客,凄苦只作清泪流。想当日,君自独去,风雨萧萧,往事后期堪回首?多情还生多情恨,离恨偏有离恨愁!上小楼,桂花酒,醉里笑问:此情几时休?明月夜,正清秋,无心人却坐心头。
古道折柳,只身入京华,屈指算来、已月半。寂落别馆、凄清楼台,起身绕阶前。正夜半,疏星乱点、霁华暗。独归来,调哀弦,拟把心事弹。天街静,又恐招人怨。空樽难把盏,且和衣眠。
独处京华,一向无醉,思念愈日多;凄凉心事,无处诉,高楼且狂歌。欲托家书南去,阴云多日,只是藏桂魄。夜半起身看,疏星三两处,沉沉暗阡陌.
向晚风来急,吹皱满腔愁,我欲把酒狂歌,无数心事都付凄凉意。乃暂携桂花,独处高楼。 风催乱红去,雨打西风柳,幕幕春色竟似秋!他日相见,人比先时瘦。
(上阕):二十年匆忙不得闲,三载相思人不还。小男人,不自量,苦苦期盼,痴痴常相望。春归燕回花落去,方知浮生梦一场。临风晚亭不胜悲,斜依楼台泣残阳。我心已伤。
(下阕):一向懒将发髻挽,哪得闲填艳阳天, 羞杀我,探花郎,风流才子,竟难再成章. 若是红尘有我爱,但教从此不凄凉. 伊人常伴漂泊路,却胜仙侣在天堂. 地老天荒.
芳菲节后,乱红已歇.京华絮如烟。独居候馆,莫凭栏,暮霭愁云低,向无眠。问君何所叹?戎角乱雨,总拂春梦圆。且趋步,楼台转,轻扯霁华,密遮帘。欲向桂花买一醉,妻儿知酒不近前,晓来对镜看,愁容添!
向夜骤雨歇,平明送君别。从此少豪饮,余日再无歌。舟车劳乏远,晋地万里河。渐行青山外,日暮树影斜。 ------------朋友高志峰准备离开北京回故乡山西,特作诗一首送别
自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世之医者如过江之卿,难以尽 数。神农氏尝百草而屡中其毒,张仲景.孙思邈展歧黄之术,活人无数!此诚为天下众医者学习之楷模也! 立医当先立德,前人先哲,早有备述。然,吾观夫当今天下之医,尽皆追名逐利之徒!收红包,贪回扣,丑闻不断,触目惊心!尽扫医圣之颜面,尽失医者之美誉!嗟!害群之马,不配为医,与禽兽之何异??!为医者,当思患者之所思;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解患者之所难。无论妇幼弱残,疏亲近邻,皆我亲人!当一律平等, 诚心以待,则病患之疾,指日可愈矣!医者父母,我本良善,心如皎洁之明月,德立四海而赞誉!世俗医者,岂可不立德乎?- 因有感,故记之。
也许是奔波的太久,也许是实在太累,突然厌倦了这喧闹的尘世,真想就此远去红尘,从此可以不再迷茫,不再彷徨,不会再感觉无助,不会再为生计而忧愁! - 到哪里去呢?死亡吗?那不现实,家人我还舍弃不下,飞仙吗?那更不现实,天堂没有咱的位置,那就去梦里的桃花源吧,即可以远离尘世的喧嚣,又能不分开家人,如是,夜来静思,把梦中桃花源的景致设计一番,特记之: - 桃源之地,城邑之东,距百里之遥,半日可至,有门户开于山间,趋十数步乃入,豁然开朗,有木屋三四片立于谷间,东依秀水,碧波荡漾,西傍高山,葱郁如盖,南有竹林,枝节交错,北有桃花,芳香四溢。阡陌纵横,鸡犬相闻,雀鸟初成,枝间对啼。茸茸芳草碧,汀兰暗尘埃,真乃人间之仙境矣! - 须春日,携佳人,执桂花,渐趋南山。春芽初露了,一排盎然。幽溪绕山前,薄冰初融,咋暖还乍寒?清清然,如玉液,荡尽我昔日俗世颜色;晶晶然,如明镜,照出我今日世外欢容!竹桥横于山涧,边有百尺挂瀑直下,依栏凭立,看倦鸟入林,听怒浪翻腾,水气湿身而罔知!更有道旁两三处,雾锁烟柳!登南麓,临柳亭,桂花正浓。击节可歌,赤臂当舞,看云兴霞蔚,听银河低吟!天地为席幕,看云听雨。人生几时如此欢愉宁静?!暮春时节,杏花飘零樱花残,乃西楼倦卧,满目风催乱红,尽是残香满径!他人不识春颜色,只缘身处俗世中!可悲可叹乎? 夏时至,布谷声催,米稻飘香,知了恐嫌夏日短,尽日唧唧复唧唧,南山一时雨,片刻乍或晴。荷花深处,蓬子香浓!或,泛舟游兴,或,采菊东篱。幽林残照,疏影迷离!明月凭东栏,蕊珠溢华彩,最是消魂处,红烛轻摇,芙蓉帐满,艳溢香浓!(未完待续)-
冒着严寒,母亲自老家而来,数月不见,亲情愈浓。席间闲话,母亲竟道出一个消息来:村上的王老夫子前日去了!
我不禁愕然。 晚间无眠,点一支烟静坐,眼前浮现出一幅明晰的画面来,那便是王老夫子了。
记忆中的王老夫子,五十多岁,满脸是慈祥的皱纹,面目虽清瘦些,但精神却很是矍铄。吾值年少,适读小学,讲习语文课的正是这位王老夫子。也许是因为同村的缘由,间或是觉我伶俐?老夫子甚是偏爱与我,从不曾用戒尺打我,就是呵斥都不曾有过,有次路遇,竟掏出几颗糖与我来吃,至今想来,仍觉香浓满口。
老夫子的课讲的是极好的,声音洪亮,抑扬顿挫,作业批改的一丝不苟,圈圈画画,极为仔细,对学生也很是慈爱,从不打骂,所以大家都喜欢上他的课。只记得有一次,大概是期中考试后,上课铃响,老夫子抱着一叠卷子大步进来,将卷子往讲桌上一扔,便铁青着脸站着不动。----平日的笑容和慈祥不见了。我们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混乱的教室顿时静的落针可闻。
“我算气极了!”
老夫子终于发火了,满脸涨得通红,拍打着讲桌,粉尘乱抖。他骂我们粗心大意,把平日里讲了几百遍的题目都给做错了,全班五十余人,竟是清一色的不及格!我们都低着头不敢吭声,待他骂完了,我们便哄得一阵大笑,他于是又开始骂我们醉生梦死、不思上进之类的话来,间或激动得咳嗽起来。可惜堂下我们这些无知小儿,哪里能明白他的苦心,谁能看见他那眼角闪烁的泪光。。。
却说着王老夫子很是博学,日间无事,总搬了把藤椅在院中坐定,捧出一本书来读。只见他身体向后挺起,下巴倾起老高,双眼微眯,一手擎书,一手击节,脑袋微摇,读出些文字来。“四十年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及吾弱冠,一日读到<<南唐演义>>之书,方知此等绝好的诗词竟是南唐李后主李煜所做.当日,我们一群小儿见他怪模怪样,便轰然大笑,王老夫子很是开心,有几次竟叫了我们过去,一词一句的教我们读来,然而多数都是些"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间或"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之类的东西,很是没了韵味!即便如此,我却从此深深地喜欢上了诗词歌赋之类,些许年后,我偶有思想,竟也堆砌的一两篇所谓的诗词来,求得写虚名,与生计却是毫无用处的了.
王老夫子虽说有点古板,却也开朗有之,一把大弦拉得很是娴熟.山村夏夜,苦闷难耐,农人饭罢,便三五一群聚于村头麦场,吃茶闲话.王老夫子便每每提琴而来,清茶润桑,弓弦轻摸,于是,满场的空气顿时活泛起来."小仓娃我离了登封小县,一路上我受尽饥饿熬煎....."众人喝彩,有知乐者摸过两节小棍,击节和弦.我们几个调皮小儿也模仿起戏中情景,在场中演来,更是惹得大家哈哈大笑.母亲正值中年,出身戏园,于是也出来献唱.最初唱的是<<祭塔>>,讲的是许士林去雷峰塔拜祭他母亲白素贞的故事,母亲唱的是凄婉幽怨,如今我却记不起一句唱词来。王老夫子唱《收姜维》,唱《铡美案》;母亲唱《断桥》,唱《陈三两》;生旦净末丑,或凄凉,或悲壮,或低吟,或高亢,此起彼伏,在村中响起,凉风徐徐,月正中天,小村沉浸在一片快活的空气中!
多年以后,我离开故乡,旅居外地,四处为生计而奔波,一年竟回不得故乡几次。母亲毕竟上了年纪,久未再唱戏词。去岁闻得王老夫子患中风之疾,尚可持仗蹒跚。因琐事繁杂,我也未曾登门探视,不想如今竟是真的去了,昔日音容尚自清晰,而斯人已逝,思来好不教人伤感不已,故作文,是为记。
安息吧!老夫子。。
苏ICP备2024143369号-1